新质生产力系列 | 军工:国防强军是大国刚需,大军工行业景气度恢复
发布时间:2025-02-14
近期全球地缘局势紧张,俄乌冲突持续升级,中东地区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加剧,全球多国政治换届。大国博弈加剧国防需求,国防强军成为大国刚需。2024年底以来,军工新装备密集亮相,军事演习和珠海航展催化对国防军工的热度。歼-35A、红-19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等装备在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中国由此成为全球第二个同时装备两款隐身战机的国家。两款六代机、空警-3000预警机、电磁弹射两栖攻击舰——076陆续亮相,展现我国国防力量与雄厚的军事底蕴。
之前军工行业面临产品降价、需求低迷,行业经历调整期。近期,在各类军演活动催化作用下军工行业市场热度较高,但从2024年三季报来看,军工企业在盈利方面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值得关注的是,订单合同已经迎来了重要的拐点,预示行业景气度有望逐步恢复。展望2025年,2025年军工行业将是承前启后的关键年份。2025年作为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预计将有大量订单补发,推动行业景气度回升;同时,军方及重点单位正积极谋划“十五五”规划,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增长点。
随着现代战争形态向智能化、体系化、信息化方向演变,大国对战对军工的供应链体系及综合成本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效费比”要求下无人化、智能化军事装备是当前世界军事变革的主要趋势。目前传统军工行业主体仍发挥着中坚作用,代表新质战斗力的主战装备(航空产业链、新型飞机、消耗类弹药)值得关注。除了传统装备之外,整个大军工范畴已扩容至民机、低空经济、军贸、信息安全、商业航天等诸多军民结合领域,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卫星互联、低空经济、民用大飞机等新兴产业链发展,已成为军工行业的新增长引擎。
军工头部企业集群效应明显,以北京、四川省、广东省、陕西省、长三角地区以及两湖地区为主,近年来集群效应进一步增强。在军工央企追求高质量发展以及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2024 年军工行业迎来了并购潮。军工产业链集群较长,对于新质生产力领域,特别是低空军机、商业航天、民机等领域,越来越多的民参军上市企业,基于产业链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目的,也开始沿着产业链并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全球地缘局势进展,大国博弈
加剧国防需求,军事演习、珠海航展催化军工热度
近期全球地缘局势紧张,俄乌冲突持续升级,中东地区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加剧,全球多国政治换届。大国博弈加剧国防需求,国防强军成为大国刚需。歼- 35A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首次在珠海航展亮相,这意味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同时装备两款隐身战机的国家,军事演习、珠海航展持续催化军工热度
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的紧张和不确定性正在增加。俄乌冲突持续升级:俄乌冲突已持续逾1000天,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同时向乌克兰提供了军事和政治支持,导致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调整,尤其是严重冲击了欧洲安全秩序。中东地区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彭博智库的报告预测,中东地区地缘政治风险较高,爆发更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上升。黎巴嫩真主党宣布开始对以色列进行大规模袭击,以色列全境进入紧急状态,巴以冲突持续近11个月。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加剧: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国防发展-2024”展览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表示,朝鲜半岛从未像现在这样危险地、尖锐地对峙,具有破坏性的核战争一触即发。全球政治经济不稳定性上升:2024年全球多国政治换届落幕,执政党支持率普遍下滑。

2024年底以来,军工新装备密集亮相,军事演习和珠海航展催化对国防军工的热度。歼-35A、红-19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等装备在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中国由此成为全球第二个同时装备两款隐身战机的国家。两款六代机、空警- 3000预警机、电磁弹射两栖攻击舰——076陆续亮相,展现我国国防力量与雄厚的军事底蕴。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于2024年11月在珠海举行,在此次航展上,众多新型军事装备得以精彩展示,其中涵盖了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歼-35A、红-19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等先进装备。值得一提的是,歼- 35A这款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首次登场亮相,且已现身珠海金湾机场上空,并顺利开展了首次场地适应性训练,其具备卓越的隐身性能以及强大的推力。这意味着我国空军将同时拥有歼-20与歼-35A两款隐形战斗机,继美国空军装备F-22和F-35之后,中国由此成为全球第二个同时装备两款隐身战机的国家。除此之外,红旗-19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彩虹7高空亚音速无人机、“九天” 大型无人空中通用平台、直- 20舰载型直升机、歼- 15D(隶属于海军歼- 15系列舰载机编队)、“昊龙” 货运航天飞机(模型)以及俄罗斯隐形战机苏-57等诸多装备也都将在此次中国航展上首次亮相。同时,本次航展还特别新增了无人系统以及低空经济的展示区域。


在2024年年底举办的相关展示活动中,两款六代机的惊艳亮相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所在。由沈飞和成飞分别研发的这两款六代机,彰显着我国在这一关键领域已然迈出了意义非凡的重大步伐。与此同时,空警- 3000预警机的重磅登场,进一步全方位提升了我国在空中预警以及指挥控制方面的能力。福建舰开启舰载机测试这一重要进展,福建舰融入海军作战序列后,其服役将极大地拓展并增强我国海军在远洋执行多样化任务的作战能力。此外,全球首艘电磁弹射两栖攻击舰——076的震撼亮相,更是凸显了我国在两栖作战装备研制领域所达到的先进水平,预示着中国海军在未来可能面临的多样化任务中,将拥有更加灵活和强大的作战能力。
在当前全球局势动荡不安,地区冲突此起彼伏、频繁发生的大背景之下,我国通过展示这些凝聚着尖端科技与强大战力的装备,对外界传递出了一个清晰且不容置疑的信号:中国凭借自身坚实的国防力量与雄厚的军事底蕴,完全具备足够的能力去坚决维护国家自身安全以及地区的和平稳定。

二、军工景气度筑底,订单
合同迎来拐点,静待复苏
之前军工行业面临产品降价、需求低迷,行业经历调整期。近期,在各类军演活动催化作用下军工行业市场热度较高,但从2024年三季报来看,军工企业在盈利方面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值得关注的是,订单合同已经迎来了重要的拐点,预示行业景气度有望逐步恢复。展望2025年,2025年军工行业将是承前启后的关键年份,2025年作为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预计将有大量订单补发,推动行业景气度回升;同时,军方及重点单位正积极谋划“十五五”规划,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增长点
受需求节奏不明朗以及军品降价压力难减等多重因素影响,军工行业之前经历了一两年的调整期。一方面,需求节奏一直处于不明朗的状态,让企业难以精准把控生产与销售规划;此外,军品降价压力始终未得到有效缓解。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核心军工企业出现了较为严峻的业绩问题。
2024年军工行业仍然处于“弱现实”阶段。2024年前三季度,核心军工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中位数近十年首现负值,归母净利润增速中位数降至-29.92%,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因新订单下发延迟,合同负债回落较多:2024年第三季度,军工行业整体合同负债为479亿元,较年初下降37.0%,较上一季度末下降6.2%。这主要是由于新订单的下发出现了延迟,导致原本的合同负债在逐步结转为收入。此外,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短期需求的合同负债和预收款项的同比增长速度也持续下滑。这些财务指标的下降表明,军工板块在2024年延续了自2022年以来的“弱现实”趋势。军工行业通常在年内集中回款,2024年前三季度整体经营性净现金流为-869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997亿元有所改善,回款情况呈现出积极的变化。第三季度的经营性净现金流为-287亿元,需要关注第四季度的回款情况。



2025年军工行业将是承前启后的关键年份,景气筑底,2026-2027有望复苏。一方面,2025年作为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预计将有大量订单补发,推动行业景气度回升。另一方面,军方及重点单位正积极谋划“十五五”规划,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增长点。
政府对国防建设支持力度与军工行业收入增速在大多数时间内保持同向变化,我国持续加大国防和军队建设支持力度,且有望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军费增速与公共财政支出增速的差值,可反映出我国政府对国防建设的支持力度,即财政支出增速与军费投入增速的差值越大,则说明国防建设投入力度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2023-2024年军工行业收入增速与政府对国防建设支持力度出现的明显背离,或与军工行业政策调整与改革深化的相关年份,导致部分资金自需求侧向供给侧的传导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时间延迟所致,考虑到五年规划的计划性,这部分资金或将延期兑付至“十四五”末期以及“十五五”初期。我国持续加大国防和军队建设支持力度。2024年我国军费增速7.2%,继续位于2020年以来高点。我国国防支持力度(军费增速与公共财政支出差值)持续加大,2022-2024年分别为-1.3%、1.8%、3.4%。政府对国防投入的财政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且有望维持在较高水平。


三、大军工:新质战斗力关注
主战装备及消耗类弹药、新质生产力关注低空经济、卫星互联及民用大飞机
随着现代战争形态向智能化、体系化、信息化方向演变,大国对战对军工的供应链体系及综合成本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效费比”要求下无人化、智能化军事装备是当前世界军事变革的主要趋势。目前传统军工行业主体仍发挥着中坚作用,代表新质战斗力的主战装备(航空产业链、新型飞机、消耗类弹药)值得关注。除了传统装备之外,整个大军工范畴已扩容至民机、低空经济、军贸、信息安全、商业航天等诸多军民结合领域,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卫星互联、低空经济、民用大飞机等新兴产业链发展,已成为军工行业的新增长引擎

新质战斗力——航空产业链、新型飞机、消耗类弹药
(1)主战装备
目前,传统军工行业主体仍发挥着中坚作用,代表新质战斗力的主战装备(航空产业链、新型飞机、消耗类弹药)值得关注。“大军工”赛道有力地拓宽了军工市场空间,为军工产业增添了除军费与军贸基础增速之外的新增量市场。当下,军工行业的范畴已实现大幅扩容,涵盖民机、低空经济、军贸、信息安全、商业航天等诸多军民融合领域,这使得军工行业的市场空间与发展上限在量级和实质层面均得到显著提升。除军费、军贸这两大传统需求来源外,“大军工”产业的持续发展正为军工行业后续几年的发展构筑起新的驱动力。在“大军工”涵盖的各领域中,传统军工行业主体仍发挥着中坚作用。例如,军用航空配套厂商会保障商用飞机及发动机的生产制造,航天央企旗下多个研究所持续为商业航天提供核心元器件及部组件,信息安全军工企业于信创领域肩负关键职责。

航空产业链受到此前 “十四五” 规划中期调整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24年航空产业订单出现阶段性波动。从新型装备需求来看,我国第二款全新五代机歼-35以及其他多款先进航空装备不断问世,有望在“十四五”末期至“十五五”阶段为航空产业提供强劲的高订单需求支撑,进而引领航空产业步入新一轮的高景气度周期。军贸方面,自2023年航空工业集团明确将军贸列为集团“主责主业”之后,2024年航空产业内的军贸项目持续取得进展。展望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机型达成军贸出口条件,海外需求有望实现增长,进而在后续提升需求端的弹性空间,为航空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3)消耗类弹药

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卫星互联、民用大飞机
除了传统装备之外,整个大军工范畴已扩容至民机、低空经济、军贸、信息安全、商业航天等诸多军民结合领域,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卫星互联、低空经济、民用大飞机等新兴产业链发展,已成为军工行业的新增长引擎。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着重强调 “着力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军工央国企纷纷将低空经济、民机、商业航天等领域列为战略发展方向之一,视作第二增长曲线;诸多民参军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或开展并购重组时,亦将 “大军工” 赛道纳入业务拓展重点考量范围。此外,民机、民船项目稳步推进,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与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1)低空经济


(2)卫星互联

(3)民用大飞机


四、军工企业集群效应明显,
2024年迎来并购潮

军工头部企业集群效应明显,以北京、四川省、广东省、陕西省、长三角地区以及两湖地区为主,近年来集群效应进一步增强。军工上市公司的收入集中度从2017年的53%增加到2024年第三季度的65%。目前,我国军工上市公司分布在25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集中在六个地区:北京、四川省、广东省、陕西省、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两湖地区(湖南省、湖北省),涉及上市公司数量193家,占比达到了全国上市公司数量的八成。具体来看,北京作为总部所在地,拥有众多军工院所和企业。陕西省以航空主机厂为核心,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集群。江苏省在材料、电子及相关配套企业方面形成了产业集群。四川省的成都地区则形成了军工产业链集群。广东省则凭借高科技扶持,发展了相关电器企业。两湖地区近期在配套和产业链集中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随着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河南、河北等地有望成为新的产业集群,山东和长三角地区也在进行长远布局。特别是在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和民机等领域,相关产业链集群的发展将带动相关公司的成长。

在军工央企追求高质量发展以及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2024年军工行业迎来了并购潮。2024年军工行业的并购次数相较于2023年实现了翻倍增长,并购金额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主要原因:其一,源于军工产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内在需求。历经过去数年的高速发展,军工行业的产业成熟度已获得显著提升。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浪潮中,军工上市公司肩负着做大做强做优以及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使命,而并购已成为军工央企在资本运作方面的关键手段之一,这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集中度以及增强军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求。其二,受到IPO阶段性放缓的影响。自2023年起,IPO节奏出现阶段性放缓,致使企业上市所需的时间大幅延长。在这种情况下,众多企业为实现资产证券化,纷纷将并购作为一种可行的替代路径,从而推动了军工行业并购潮的出现。其三,军工股权投资机构面临集中退出的需求。自 2019年之后,军工领域的股权投资活动异常活跃,时至当下,这些军工股权投资机构普遍面临着退出的需求。而并购则为其提供了实现项目退出的重要途径,通过将所投资的军工企业出售给上市公司或其他具备实力的企业,股权投资机构能够顺利实现资金的回笼以及收益的兑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军工行业并购潮的形成。此外,由于军工产业链条较长且集群效应明显,在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诸多领域,尤其是低空军机、商业航天、民机等领域,越来越多的民参军上市企业出于对产业链进行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的考量,开始沿着产业链开展并购活动,以此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也进一步助力了军工行业并购潮的持续涌动。

五、军工发债企业

作者:翁欣
部门:中证鹏元 研究发展部
转自公众号“中证鹏元评级”
上一篇:暂无